人,在不同的阶段,看待的事物角度和思维都是各不相同的。
年轻的朱元璋,中年朱元璋,老年朱元璋,以及,遗留之际的朱元璋。
每时每刻的心态看法都是不同。
况且,原本的朱元璋已经是一个孤家寡人了,再加上年迈,皇权被架空,身体反应能力和接受到信息的程度都大大不如中年时。
最关键的是,没得选。
最少在选择立朱允炆为储的当时,朱元璋是没得选。
朱标死了。
立秦王?
自将赵敏许配给他当秦王妃的那一刻起,秦王就已经跟大统继承权没了关系。
立晋王?
这让秦王如何相处?
立燕王?
前面还有老二老三,这两位这不是架在火上烤?于礼法也不合适。
老朱为了这个新的继承人可是烧透了脑筋。
这样一来,最佳的继承人选择,也只能是从朱标的孩子里选择。
这里面,也就朱允炆和朱允熥可选。
朱允熥已经被吕氏故意养废了,而摆在他眼前的则是这一个装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朱允炆,老朱还有的选吗?
自己的时间又不多了,继承人又得好好培养。
于是,老朱急了。
上头了,同时也钻牛角尖了。
为了给朱允炆上位,给他扫清前面一切阻碍力量,于是武将体系全部几乎被清空掉了。
老朱魔怔了。
眼里就只剩下了这一件事。
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秦王被刺客害了。
晋王也病死了。
不知不觉中,老四燕王朱棣的前方,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阻碍。
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朱棣都已经是第一顺位人了。
可当时,年迈上头魔怔的老朱,只惦记着培养朱允炆,给朱允炆扫清,以至于压根没反应过来。
更加没反应过来的是,朱允炆身边的势力也在相互勾结,借助朱允炆,那些江浙利益集团也开始冒头,各种试探起老朱的反应。
得益于农民出身的局限性。
虽然老朱很努力的在学,但人,并不是万能的,一个人的力量也终究是有限,比不得这群江浙利益集团,利用南宋和元朝当经验宝宝刷出来的各种高段位。
等到老朱反应过来的时候。
他已经被架空了。
周围已经没有了一个信任的人,哪怕是那群他一手创办的锦衣卫!
想把老四朱棣喊过来,但为时已晚。
在朱允炆发现老朱秘密招朱棣进京的时候,就立马一剂毒药送走了老朱。
堂堂一代开国皇帝。
大明的洪武皇帝。
停灵七天就急急忙忙的下葬。
更加不许各王入京吊孝。
老朱,错了吗?
在他的视角来,老朱并没有错。
只是,历史给了这帮人太多的经验了。
从夏朝,乃至更早的王朝,各王就已经在跟这帮利益集团在斗争了。
在商朝,是祭祀,是神权,是解释权,是依附在这些权利之下的贵族,那时的各商王,应对办法不多,只能选择迁都迁都再迁都,利用迁都来将贵族手里的田产等等,变得一文不值。
到了汉朝,是外戚,是世家。
千年的世家,也由汉开始,一路传承。
到了隋唐,天下兴衰全在世家,世家把持天下。
一直到黄巢的一把大火,将他们烧了个粉碎。
世家没了。
但利益集团却还在继续,只不过由千年世家,变成了以权利为结构的士大夫。
宋朝的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刑不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