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芯片难题8(1 / 2)

贺知秋微微欠身,语气谦逊而坚定:“张博士过誉了。我们只是坚信,芯片强国的梦想,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这些年轻人,就是华国芯片产业未来的希望。”

“说得很好。”张汝经赞许地点头,随即指向屏幕上的一段代码,“不过,我注意到你们在功耗优化上的思路还可以更开阔些。当年我们在德州仪器时……”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这位半导体泰斗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低功耗设计方面的经验心得。

年轻工程师们纷纷围拢过来,专注地聆听着每一句教诲,不时有人低头记录,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李焕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内心深受触动。这正是他期待看到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张汝经的话语中,既有严谨的技术分析,也蕴含着对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

当张汝经结束讲解时,整个设计部门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一位年轻工程师激动地说:“张博士,谢谢您的指导,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张汝经微笑着看向李焕和贺知秋,“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建立长期的交流机制。华国芯片产业需要这样的传承。”

中午时分,耿海清副省长代表江海省政府,为张汝经举办了一场简约而庄重的欢迎宴会。

席间,耿海清详细介绍了江海省对半导体产业的全方位支持政策,从税收优惠到人才引进,从研发补贴到用地保障,并诚挚邀请张汝经将新昇半导体的生产基地落户江州。

面对这份热情邀约,张汝经虽然表达了诚挚感谢,但对于生产基地的选址这样重大的决策,他保持了应有的谨慎:“感谢江海省的厚爱,这个决策关系到企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布局,我需要认真考量。”

李焕理解张汝经的审慎态度,席间并未急于劝说。待宴会结束后,他单独邀请张汝经前往自己的家乡锦江市考察。对这个提议,张汝经欣然应允。

送走张汝经后,耿海清不无担忧地向李焕询问:“是否是我们开出的条件还不够优厚?张博士似乎仍有顾虑。”

“你提出的政策条件,国内许多城市都能提供。”李焕坦诚以告,“真正能打动张博士的,是一个城市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配套。在这方面,江州相较于其他候选城市,优势并不明显。”

“这可如何是好?杨书记特别交代,务必要留住张博士这只‘金凤凰’。”耿海清的忧虑溢于言表。

“不必过分担忧。”李焕从容回应,“明日我将陪同张博士前往锦江考察。”

“锦江?”耿海清略显困惑。曾在锦江工作多年的他,深知那里的产业基础与江州相比存在差距。

“别忘了,锦江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特别是在硅片提纯和切割领域积累深厚。”李焕点明关键,“这正是新昇半导体急需的产业基础。”

耿海清恍然大悟,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做好接待准备,确保考察顺利进行。

次日上午,考察车队驶向锦江。沿途,李焕向张汝经详细介绍了当地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

“张博士,锦江的光伏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前期的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从事的是零配件的组装,基本上所有的零配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再加上前期光伏太阳能板的主要市场都在国外,这种模式之下,极其容易被国外资本做局。”

“前几年国内的光伏企业迎来大规模的破产潮,其中也包括威胜能源的前身尚伟时代。”

“在我接手之后,我力主让威胜能源走技术创新的路线,放弃了技术落后的多晶硅路线,转而走技术更为先进的单晶硅路线。”李焕对着张汝经侃侃而谈。

“关于国内光伏